WFU

2016年4月28日 星期四

「行動心理師」是什麼鬼啊 ? ( 下 )





看到 AlphaGo牛肉麵販賣機的出現,我感到既擔心又興奮。

擔心的是,機械性、重複性甚至邏輯性的工作將被電腦運算所取代,看到一堆銀行在裁撤分行,甚至打算在銀行大廳賣咖啡,就可以知道這是個正在發展的趨勢;興奮的是,運用感性與熟悉人性的心理師,在未來的揮灑空間將會難以計量,但要怎麼發展這塊即將出現的藍海,則是每位心理師必須運用想像力去創造的。



「自由心理師」的好處和發展


某天,回老東家演講,工作結束後就順道跟前同事們敘敘舊。

「你這麼早就沒事囉?」前同事問。
「對啊! 講完課就沒事啦! 待會還要去上瑜珈。」我沒多想就直接地回答。
「喔~~~真好! 我們還要等到五點半才能下班。」前同事羨慕地說。

如果要我提出一個成為「自由心理師」的最大好處,我認為那就是”時間彈性”,除此之外,「自由心理師」還有幾個好處可以跟各位分享:

民生經濟成長高
專業發光機會大
人際關係面向廣



民生經濟成長高


可能跟個人價值觀有關,也或許是因為心理師訓練是以”助人”為基礎,對過去的我而言,”談錢”就跟”談性”一樣,很想了解卻又有點靦腆。

但在一個跨界學習的機會裡,「真金白銀才是真愛」這句話,開啟了我對專業與取得報酬間的平衡觀點。工作的基本目的不就是為了賺取生活所需的金錢,而成為一位「自由心理師」獲得生活所需的收入也是必要的,除此之外,助人與創造價值則是不能被忽略的重要核心。

根據調查結果發現,「自由心理師」的平均收入確實高於專職心理師,而你所不知道的是,「自由心理師」之間的收入差異極大,有人收入比過去高出數倍,但生活品質卻日漸敗壞,也有人是整天悠哉,卻不知道下個工作哪裡來;沒有好壞,只看你想過哪種生活與對未來的規劃為何。


專業發光機會大


擔任專職心理師的工作內容因著單位特性而各有不同,但大多包含行政工作或是上級交辦事項,再辛苦一些的,可能還要處理評鑑或申請計畫經費,這些都可以擴展自己對各項工作的眼界,但卻也常因為這些行政需求讓自己沒時間更沒心力擴展專業。

而「自由心理師」與實務現場有著第一線的接觸,各級學校、企業組織、社福機構到政府單位都會提出各式各樣的需求,身處其中,你會面對到許多以前在學校沒有教過甚至沒人會教的狀況和案主,有時甚至還有異業結盟的機會,而這正是發掘自身天賦並讓專長發光的最好機會。





人際關係面向廣


專職心理師因為工作場域的限制,職場人脈連結與所接觸的個案類型較有限,雖說能建立較為深入而穩固的人際關係及專業定向,但相對地廣度就會受到限制。

「自由心理師」所接觸的合作單位與個案類型包含各行各業及不同年齡層,很多你過去在固定機構所不曾出現的案主、要求及狀況都會遇到,每天都會讓你有"健達出奇蛋"的感覺;雖說人際關係較難深入,但卻有機會接觸到各種面向的社會現況,儲備更深厚的實務經驗。


「自由心理師」應該聚焦在如何讓自己更加地茁壯,並貼近民眾的需求:


以電腦科技的演進作為譬喻。

一開始在機構內擔任心理師,就像是桌上型電腦裡的硬碟,有大量的資料,可以做許多不同的處理,但你就專屬於這部電腦,眼界有限;而隨著能力與經驗的提升,專職心理師慢慢會有跟外部機構合作的機會,甚至成為「自由心理師」,此時就像是隨身碟一樣,必須隨插即用,隨處可用,但容量有限,容易受損;最後,我認為最好的發展就是,跳脫”心理師”這個框架,成為 AlphaGo ,不單單只是運算操作或提供服務的硬體,而是能夠產生價值甚至創造需求的知識工作者。

我認為,「自由心理師」的工作型態跟演藝人員很類似。

在眾多藝人中,有人會唱歌、有人會演戲、有人會才藝,也有人只賣臉,只要市場能接受,就別怕沒粉絲;目前在檯面上的「自由心理師」,有人會寫作(出書、部落格)、有人會教學(演講授課、企業講師)、有人會表達(廣播主持),也有人是全方位的發展,這是神,只要能看到民眾的需求,就別怕沒飯吃。


「自由」與「流浪」只有一線之隔


先前,有個麵店老闆問我:「您在哪裡工作?」
我忙著吃麵,就隨口回答:「我在補習班工作!」
老闆接著說:「那,你是流浪教師喔?」
為了趕快結束這個話題,我就以一個尷尬的笑容作為回應。

也許,有些人會很羨慕「自由心理師」的生活方式,甚至在念研究所的時候就已經規劃”一步到位”,不進入機構接受訓練就直接成為「自由心理師」,但其中的許多甘苦卻是難以為外人道,只有親身經歷才能知道。

每個人的自身條件與發展歷程各有不同,我的經驗未必適用在你的身上;回顧過去,我認為自己成為「自由心理師」是奠基於過去的實務歷練和持續學習,如果早個五年離開專職工作,說不定我現在就正在喝西北風,變成一個「流浪心理師」。

在心理師的專業發展中,我認為「自由心理師」應該是種心態,而不是工作型態。

隨著社會及科技的演變,工作型態日新月異,今天穩穩當當的鐵飯碗,明天說不定就變成一個破碗;真正重要的是,自己所抱持的是哪種心態。

「自由心理師」對目前的我而言,除了獲得”行動上的自由”之外,更重要的是”專業上的自由”和”心態上的自由”,而這一切都必須建立在對專業與生活的自律及自信。

謝文憲”憲哥”說過:
「先要有”自律”的習慣,才會產生”自信”,最後才能有”自由”的身心靈。」



「千萬別以為自稱「自由心理師」,就能讓你從此獲得”自由”。」

我會一直提醒著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