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5年2月14日 星期六

青少年偷竊行為的概念化理解筆記



青少年的偷竊是生理、心理及社會面向交互形成的行為。




一、生理面向


青少年時期的內分泌及各種器官皆處於急速變化或成長的階段,連帶影響到心理狀態及社會人際層面,導致青少年有較多的冒險行為出現。此時,他們較少顧及行為後果,而採取較衝動的行事。

需先排除青少年的偷竊是否為精神疾病的症狀展現,例如︰

a.智能不足
b.行為規範障礙症
c.妄想、幻覺
d.病態偷竊症。


二、心理面向


下列理論皆有提出對偷竊行為的理解︰

a.心理分析論
b.社會學習理論
c.自我控制理論
d.需求階層論
e.自我概念相關理論

需考慮青少年是否出現人格上的問題,例如︰反社會型人格


三、社會面向


a.家庭︰父母、主要照顧者、手足、親屬
b.學校︰老師、同儕
c.社會︰風氣、媒體